中学生物理竞赛 这省独得20金 颁奖现场糗了

10月28日,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在湖南长沙落幕,东道主湖南成绩骄人,50个进入国家集训队金牌名额中,独揽20金!

有网友晒出颁奖视频,公布成绩时,现场出现喝倒彩的声音。“念得奖名单时,只要念到湖南学生,台下就是一阵倒彩!”

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、各地中学生自愿参加的群众性课外学科竞赛活动。从1984年开始举办,今年是第37届。

比赛分为预赛、复赛和决赛。决赛中获得金牌的前50名,进入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。按惯例,这50名学生,可不通过高考,直接获得保送清华北大的资格。

对于网上的质疑,中国物理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称:“从历届举办情况及组织工作看,是没有什么漏洞的。如果存在一些质疑,会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后给出回复。”

事实究竟怎样呢?我们先回顾一下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一场风波。

2019年10月30日晚,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颁奖典礼,在浙江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举行。

浙江队创造历史最佳成绩,有20人获得全国金牌,15人进入国家集训队。

东道主杭州学军中学表现尤为抢眼,有7人进入国家集训队。这7名学生中,3人保送北京大学,4人保送清华大学。

2019年10月31日,学军中学一名获奖的女生在qq空间发“说说”,配了一张切蛋糕的图片。这张图片引起了网友的注意。

图片背景是教室,现场有该女生的几位队友。细心的网友发现,教室后面的黑板上,显示有粉笔书写的物理图形和解题全过程,与决赛的第一题、第六题高度相似。

难道是事先泄了题?

很快,网上各种解读与分析铺天盖地。面对公众质疑,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发布声明称,照片中显示的黑板上的内容均写于10月30日晚,是考试结束后试卷讲评的内容。

这份声明有一个重大漏洞,既然是考试结束后的复盘,为何只讲第一题和第六题,而且题目与原题只是高度相似,而非完全一致

更有网友从现场几名学生的衣着、发型、所戴手表上的时间进行细致分析,列举出11条证据,有力地证明该张照片拍摄于考试之前的10月24日,而不是考试之后的10月30日。

此事最后不了了之,真相究竟怎样已成谜。

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分析,在第36届主场中斩获20枚金牌、15人获保送清华北大资格之后,浙江队在今年的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,表现如何呢?

数据显示,只有区区6人,总数不及上届杭州学军中学一所学校,可谓一落千丈。

有趣的是,今年主场有2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湖南队,在去年第36届决赛中,同样只有7人进入国家集训队。

主场的优势,真有这么大?

有网友叹息,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已经被玩坏了。是否真被玩坏,不敢妄下断语。但是,作为全国顶尖赛事,竞赛结果还涉及到高考公平,整个流程必须在阳光下运行,不可有明显漏洞。

据悉,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阅卷与评分过程,其实是极其严谨细致的。每道题的二评分差达3分时,都会进入仲裁重新评定分数。成绩公布后,考生对分数有疑问的话,还可申请复查。

不过,阅卷没有问题,并不代表整个竞赛流程不会出问题。据笔者了解,此类竞赛考试,甚至包括中考,都存在出题人透题的不正之风。

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,专家库中的人数是有限的,今年谁可能出题,能猜个八九不离十。学校以各种理由,以不菲的报酬,聘请出题人来校办讲座或者讲课,对方也很默契地给出一些与真题相似度极高的改编题。如此这般,其实是掩耳盗铃,专家们却能心安理得。


无论此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结果背后是否存在操作,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整个竞赛流程是有漏洞的,其严肃性与严谨性,与高考相去甚远。现在很多高考加分政策已逐步退出,此类竞赛中的优胜者,是不宜直接保送清华北大的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